• 關於藝想
    • 關於
    • 媒體報導
  • 陶藝師傅仔
  • 工作坊
    • 包班
    • 分享活動
  • 商店
  • 藝術項目
    • 陶瓷啪瓷 MusiCLAY
    • 泥啦 師傅仔
    • 跟住泥
      陶藝創作聯展
    • 跟住泥
      網上陶藝作品集
    • 敲享陶瓷
    • 泥到未來
    • 我們的故事
      +1+1
    • 我們的故事
      陶塑記憶
  • 展覽
  • 立即捐款
  • 聯絡我們
  • EN
免責聲明 | © 2019 - 2024 St. James’ Settl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藝想 St. James' Creation

  • 主辦及鳴謝

新聞

Browse:

  • Home
  • 新聞
Read more

急急看:敲擊樂手Anna與師傅仔擊出當下簡單快樂的陶瓷樂章

lora.lam / November 18th, 2024 / 0 Comment

急急看:敲擊樂手Anna與師傅仔擊出當下簡單快樂的陶瓷樂章 文:903格2024年11月18日九〇三格  /  按此進入網站聖雅各福群會「藝想」的「陶瓷啪瓷」揭幕展覽接近尾聲,最後一組出場的「陶畫有聲」由敲擊樂手Anna(樊麗華)與劉思奧、許泊、 許家豪和蕭宇恆一同組成的藝想Gamelan Brand,Gamelan其實是峇里島的傳統音樂,重覆和短的拍子,令人很快投入其中,十分療癒。 今次一班師傅仔除了努力做陶瓷,在陶瓷上把當下想表達的內容一一畫出來之外,更為活動用陶片琴演奏樂曲,他們在籌備到展覽開幕不停練習,令陶室不時傳出由陶瓷樂器奏出的樂章。 Anna今次能夠與師傅仔合作,一同研究如何製作陶片琴,過程並不簡單,自言從小學習西洋音樂的她,對於音準有既定的要求,但經過親手製作陶瓷樂器,以及作品在燒出來後或多或少有很多變化,讓她明白有些時候越簡單的旋律反而越好。 大家又知不知道他是誰呢?十七位參展人提大家把握欣賞「陶瓷啪瓷」揭幕展最後機會,立即到藝想展覽館欣賞配合了光影展示的陶瓷樂器,同時要敲響展館的陶瓷樂器,好好感受當下。「陶瓷啪瓷 MusiCLAY」展覽詳情:日期:FINALLY CALL!!! 明天11月19日最後一天!!!時間:星期二至六 13:00-18:00地點:藝想展覽館 (灣仔石水渠街85號聖雅各福群會總會地下)—————————————-有關《我們的故事》2024-2025計劃獲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贊助聖雅各福群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躍進資助—————————————–急急子 叱咤903 DJ集雜志逢星期一至五(19:00-20:00)Urban Touch逢星期日(10:00-12:00)<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Read more

【EXHIBITION】我們的陶藝音樂園:「陶瓷啪瓷MusiCLAY」獨特視聽體驗

lora.lam / November 10th, 2024 / 0 Comment

【EXHIBITION】我們的陶藝音樂園:「陶瓷啪瓷MusiCLAY」獨特視聽體驗 美紙2024年11月10日<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Read more

Experience MusiCLAY: A Fusion of Ceramics, Music & Light!

lora.lam / November 9th, 2024 / 0 Comment

Experience MusiCLAY: A Fusion of Ceramics, Music & Light!Posted by Nichapa Ratchanathammachai Nov 9, 2024 Global Travel Media /  按此進入網站Organised by St. James’ Creation under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of St. James’ Settlement, a brand new exhibition MusiCLAY debuted at the St. James’ Creation Gallery in Wan Chai on 5 November, 2024. The exhibition brings together…

Read more

有機構展出自閉症及智障人士所製陶瓷樂器 推動共融藝術

lora.lam / November 9th, 2024 / 0 Comment

有機構展出自閉症及智障人士所製陶瓷樂器 推動共融藝術無線新聞2024年11月09日無線新聞  /  按此進入網站全港有超過十五萬自閉症譜系障礙及有智力障礙人士,不過可透過製造陶器表達自己的感受,更可加入音樂元素。 音樂結合陶瓷,兩種藝術媒介的碰撞,也連結不同背景的人。 這個名為「陶瓷啪瓷」的展覽展出的陶瓷樂器,都是由自閉症譜系障礙及有智力障礙人士製作。 「藝想」師傅仔蕭宇恆說:「玩音樂可以,個面打鼓的,這些作品很多人有份,很有意義。」 藝術家及音樂指導樊麗華說:「講到音樂都很高層次的東西,或要求很高,但和師傅仔的合作過程很不同,因他們很有趣,他們很直接會用雙手告訴你他喜歡甚麼,學習了如何體會單純的美好。」 聖雅各福群會「藝想」藝術發展經理鄧嘉寶說:「師傅仔都很努力地做陶瓷,做陶瓷的過程相當艱巨,例如很多基礎的東西要學,一關又一關地過,公眾除了可欣賞藝術作品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可透過一些互動的形式,例如遊戲或者敲擊樂,他們可以親自感受這套作品,並且可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活動由聖雅各福群會舉辦,作品在灣仔的聖雅各福群會中心展出至本月19日,之後大部分展品會到其他十個地區巡迴展出。 這個陶瓷音樂裝置,藝術家亦鼓勵公眾一齊來玩,跟不同顏色的球,敲打相應的陶瓷,跟著音樂節奏,一起推動共融藝術。 <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Read more

急急看: 陶藝家Suzy和藝想師傅仔敲出「自然之聲」

lora.lam / November 5th, 2024 / 0 Comment

急急看: 陶藝家Suzy和藝想師傅仔敲出「自然之聲」文:903格2024年11月05日九〇三格  /  按此進入網站聖雅各福群會「藝想」的「陶瓷啪瓷」揭幕展覽正式開始,十七位參展人,藝想師傅仔:黎健生、劉思奧、劉海樂、李嘉樂、許泊、 許家豪、洪鳴謙、蕭宇恆、譚量雄、黃震邦、 黃立江、邢廸健以及陳一云、張啟新、周嘉諾、樊麗華和林建霖分為三個組別,以不同的主題、形式展示陶瓷樂器,約大眾一同演奏。 陶藝家張啟新Suzy的「自然之聲」,靈感源於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她和師傅仔李嘉樂、洪鳴謙、周嘉諾、劉海樂和譚量雄走到香港公園、嘉道理農場和花墟,記錄植物的形態,回到工作室,用陶泥創作不同的樂器。 其中一項作品「陶鍵」,把陶泥搓成條狀,有不同的闊度、厚度和長度,再加上繪畫不同的花卉:牡丹花、玫瑰花、荷花和百合花等,燒好的製成品,敲出來的聲音也有不同。 有關揭幕展覽和往後的巡迴活動的資訊密切留意 @st_james_creation 的IG 「陶瓷啪瓷 MusiCLAY」展覽詳情:日期:即日至11月19日時間:星期二至六 13:00-18:00地點:藝想展覽館 (灣仔石水渠街85號聖雅各福群會總會地下)————————————————有關《我們的故事》2024-2025計劃獲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贊助聖雅各福群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躍進資助————————————————–急急子 叱咤903 DJ集雜志逢星期一至五(19:00-20:00)Urban Touch逢星期日(10:00-12:00)<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Read more

急急看:藝術家陳一云、林建霖和藝想師傅仔 用陶泥和聲光創造宇宙

lora.lam / July 24th, 2024 / 0 Comment

急急看:藝術家陳一云、林建霖和藝想師傅仔 用陶泥和聲光創造宇宙文:903格 2024年07月24日 九〇三格  /  按此進入網站聖雅各福群會「藝想」的「陶瓷啪瓷」計劃第一場展覽「電陶宇宙」正式展開,由藝術家陳一云(Amy Chan)、林建霖(Kin Lam)與四位師傅仔:黎健生、黃震邦、黃立江和邢迪健合作,透過光影、聲音和陶瓷記錄灣仔社區。大家的創作從城市開始慢慢延伸至宇宙。四位師傅仔、Amy和Kin誠邀大家花點時間放空走進他們創作的「電陶宇宙」,由清晨至深夜,除了視覺感受得到,仔細地聽未知大家又能聽到什麼城市的聲音呢?場內有很多細小的木櫈,全部由木匠池哥製作,大家可以拿著櫈仔走近師傅仔的作品,細聽當中的聲音。聲音經過陶瓷再發出聲響,絕對能夠讓參觀者有驚喜。Amy和Kin跟師傅仔進行了多次工作坊,又走到灣仔的街上收錄環境聲,以及感受光影的變化,把所見所聞一一記錄,再融入整件大型裝置作品中。 Amy和Kin一直以為對自己的器材玩光影、聲音已經很熟悉,但有時候師傅仔總會玩到一些他們也沒試過的東西。Amy坦言跟師傅仔相處,能夠給她很多的刺激。Kin直言非常欣賞師傅仔做創作的時候那份專注,令自己也反思在聆聽時的專注度。同時也很喜歡跟他們很純粹地一起做一件事。———————————————————「陶瓷啪瓷 – 電陶宇宙」展覽詳情:日期:即日至7月28日時間:11:00-21:00地點:Tomorrow Maybe (九龍彌敦道380號香港逸東酒店4樓)♫ 工作坊電陶宇宙城市導賞深度遊 及 電噪音樂體驗 活動將由藝術家帶領,深入講解陶瓷城巿的誕生。藝術家更會以接觸式麥克風自製器材,將各種媒介的頻率轉化為聲音,引領參加者以另一角度體驗作品。日期:7月27日時間:13:00-14:30地點:Tomorrow Maybe (九龍彌敦道380號香港逸東酒店4樓)人數:15人* (費用全免,額滿即止)*報名:https://t.ly/y4KMQ———————————————————有關《我們的故事》2024-2025計劃獲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贊助聖雅各福群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躍進資助———————————————————急急子 叱咤903 DJ集雜志逢星期一至五(19:00-20:00)Urban Touch逢星期日(10:00-12:00)<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Read more

「西頁海藝術節」以嶄新的視角去遊覽西貢島嶼,透過藝術品,展現各島嶼的歷史、文化、古蹟以及自然景觀的美

lora.lam / January 27th, 2024 / 0 Comment

「西頁海藝術節」以嶄新的視角去遊覽西貢島嶼,透過藝術品,展現各島嶼的歷史、文化、古蹟以及自然景觀的美監製:Ha Kwai Cheong2024年01月27日香港電台 RTHK  /  按此進入網站水、能量、有機物質,是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有科學家推測,海洋可能是地球上最早有生命誕生的地方。雖然東平洲亞媽灣的珊瑚覆蓋率是全香港最高,但隨着氣候變暖,水温上升,珊瑚白化的危機仍然潛伏。今集主持會跟隨海洋生物學家潛入海中,一起探望這個美麗而脆弱的水底世界。大海不僅蘊藏豐富的生命,更啟發人無窮無盡的創作。「西頁海藝術節」以嶄新的視角去遊覽西貢島嶼,透過藝術品,展現各島嶼的歷史、文化、古蹟以及自然景觀的美。聯絡: [email protected]: 珊瑚,東平洲,崔佩怡,西貢海藝術節,藝想,貓珊<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Read more

聖雅各福群會專訪 同師傅仔跟住泥

lora.lam / December 24th, 2023 / 0 Comment

聖雅各福群會專訪 同師傅仔跟住泥2023年12月24日三位師傅仔(左起)洪鳴謙、蕭宇恆、黄震邦,和顧問導師陳思光(Ray)教聲  /  按此進入網站藝想是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轄下的單位,主要為智障及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的藝術創作平台,以陶藝為主要創作媒介,為他們提供藝術發展的機會,透過舉辦展覽、工作坊及社區藝術項目等,創造與大眾溝通和連繫的平台。 由早年的「泥搞奧運」,到近年的「陶塑記憶」、「泥到未來」等待。「跟住泥」是藝想最新的藝術項目,獲社會福利署「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資助。聖雅各福群會助理藝術發展經理李祥坤表示,「跟住泥」是「泥到未來」的延續,因為有感藝想有不少相當資深的師傅仔,而為期兩年半的「跟住泥」,就邀請了四位本港陶藝家擔任顧問導師,以一對三形式,進行4-5個月的研習,希望提升師傅仔的陶藝技巧,啟發他們創作,並發展出個人風格。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的助理教授及香港當代陶藝協會前會長陳思光(Ray)是其中一位顧問導師,他帶領着黄震邦、蕭宇恆、洪鳴謙三位師傅仔,以玩物料為主,教導他們在泥中加入紙張變成紙泥,再看看這「新物料」會否為創作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聖雅各福群會藝術發展經理鄧嘉寶表示,Ray的創作以探索物料為主,這也是邀請他合作的原因,希望帶給師傅仔在陶藝創作上一個新角度。至於從未擔任過藝想導師的Ray,首次跟師傅仔在陶藝創作一同探索,感覺很新鮮,覺得不但可以幫人,亦對藝術發展有正面影響。創作過程就是溝通方法Ray跟師傅仔相處了十多堂,他坦言平日習慣用說話跟學生溝通。「這次需要加上更多時間觀察,透過身體語言、造紙泥、創作過程中觀看彼此的創作手法等來溝通。有時我搓泥時,他們覺得有趣就會跟着搓,如果他們做別的事,我又看看他們在做甚麼,然後互相學習,又嘗試在他們創作過程中加入不同元素的建議,看看他們怎樣回應。」紙泥其實是在泥中加入紙材,不同的泥加入不同的紙會產生不同的質感,亦會增加泥的黏性,裂開也容易修補。他們正合力完成一件作品師傅仔有話說黄震邦(2006年加入藝想,陶瓷經驗:17年)阿邦是非常資深的師傅仔,好記得製作紙泥的步驟,在訪問過程中非常享受搓泥。他對物料有獨特的睇法和創作節奏,例如會在作品上壓出許多圓點,並會上釉,創作自己心目中的作品。對他來說,創作過程已經有很大滿足感。蕭宇恆(2008年加入藝想,陶瓷經驗:15年)阿恆除了鍾情於創作建築作品,對符號亦有偏愛,他會將以前在數學堂學過的符號運用到作品上,成為他的特色。阿恆過去的作品較為細件,這次Ray建議他造一隻大碟,他就用紙泥板造成大碟,將符號貼上,成為一件他很滿意的作品。另外,他又將符號黏貼在薄薄的球狀紙泥上,難度相當高。洪鳴謙(2017年加入藝想,陶瓷經驗:6年)阿謙給Ray一個暱稱「Ray架喇」,熱愛游泳的他很喜歡手上的「獅子魚」,每每將這條魚拿到自己的面前,自己的眼睛對準魚眼的位置,「人魚合一」。這獅子魚本來是平面的作品,Ray建議他嘗試用紙泥令它有不同面貌,於是阿謙就用一條條的紙泥黏貼起來,將魚變得立體。而另一件作品「鯊魚」,魚身上會看到幾隻馬的圖案,是運用了移印的技巧造出來。 三位師傅仔在Ray的獨特引導下,互相建立信任,他們看着Ray的創作,各自又會有所好奇和啟發,十幾堂過後已經造出多件作品。「跟住泥」稍後會透過線上線下分享作品,與公眾及世界連繫,展現生活片段,以陶藝說故事。其他作品<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94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Read more

好去處:賞陶藝探索「師傅仔」眼中未來

lora.lam / January 28th, 2023 / 0 Comment

好去處:賞陶藝探索「師傅仔」眼中未來2023年01月28日「師傅仔」黃震邦將昆蟲和野豬結合,創作 出陶藝作品《豬蟲軍隊》。(機構提供)明報 Ming Pao  /  按此進入網站【明報專訊】陶藝是不少人療癒心靈的方法,把陶泥拉拉揑揑除了能做出實用的杯子、花瓶,也能創作成藝術品,展現創作人眼中的世界。聖雅各福群會「藝想」於PMQ舉辦「泥到未來」陶藝展覽,展出超過50件圍繞大自然生物、建築和五感等主題的作品。15名「藝想」創作人經過3年的陶藝修煉,成為「師傅仔」,他們有什麼體會和成果? 「藝想」是智障及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的創作平台,而「泥到未來」為社會福利署「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資助的3年計劃,15名「師傅仔」在本地陶藝家張啟新、簡瑞芬、劉瑋珊、李慧嫻及謝友捷的引導下,鍛煉陶藝技巧,逐步邁向陶藝家之路。計劃來到第三部曲,藉陶藝展覽分享「師傅仔」以不同媒介和感官探索世界的成果。例如「師傅仔」蕭宇恆憑記憶用陶泥「描繪」出維多利亞港畔的城市景貌;黃震邦在欣賞昆蟲標本、以顯微鏡研究昆蟲結構後,發揮想像力將昆蟲結合野豬,創作出《豬蟲軍隊》。 展覽特別設計了日與夜兩個場景,讓大家從「白晝」走到「黑夜」,在不同的光暗和佈置下觀賞陶藝。若想更了解創作人,可參與導賞活動,與「師傅仔」一同遊歷「泥到未來」的夢想世界。「師傅仔」蕭宇恆在陶藝家張啟新的課堂中,憑記憶製作出維多利亞港畔景色。(機構提供)「日間」的「泥到未來」陶瓷世界。(機構提供)「夜間」的「泥到未來」陶瓷世界。(機構提供)■「泥到未來」陶藝展覽日期:1月28及29日(今、明兩日)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 ■PMQ元創方H506-507 開放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7:00 詳情:sjc.sjs.org.hk/clayfortmr 整理:李欣敏<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Read more

師傅仔帶你「泥到未來」 夜光中賞15位復康者的陶藝創作

lora.lam / January 21st, 2023 / 0 Comment

師傅仔帶你「泥到未來」 夜光中賞15位復康者的陶藝創作2023年01月21日U Magazine  /  按此進入網站聖雅各福群會的復康服務項目 「藝想」,為智障及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提供藝術發展的機會。這些稱為「師傅仔」的復康者一直學習陶藝,當中15位現正參與《泥到未來》展覽,分享他們在本地陶藝家引導下所創作的作品。《泥到未來》展示師傅仔在為期三年的同名創作計劃中,經過資料搜集、專題研究、學習創作後的成果。是次展覽的陶瓷作品,主要由本地陶藝家張啟新、簡瑞芬及劉瑋珊帶領師傅仔所創作。作品會放於兩間代表白晝和入夜的房間展出,晝夜景色交替下有不同的觀賞體驗。師傅仔雖無法倚重言語去溝通,但能透過陶藝表達內心世界與想像。展覽現於中環PMQ舉行。展品由本地陶藝家引導師傅仔所創作。展覽以陶藝分享復康者的創作旅程。15位師傅仔的作品風格各異。【Info】《泥到未來》展覽日期:即日至1月29日(年初一及年初二除外)時間:每日12-7pm門票:免費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 元創方H506-507詳情及查詢:https://sjc.sjs.org.hk/clayfortmr/< 返回傳媒報道最新報導

  • 1
  • 2
  • 3
  • ...
  • 5